在气象现代化的蓝图中,气象信息将会全面利用云传播技术,构建三网融合的云媒体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系统,实现全媒体气象信息的全覆盖和高频次发布。
不过,陈雷表示,中小河流治理和管理事权主要在地方,除中央资金重点支持外,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尽快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。合理利用各类专项资金,多渠道筹集地方配套资金。
一般年份中小河流洪涝灾害损失占全国洪涝灾害的70%~80%,死亡人数占2/3左右,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。如何确保项目建设进度、质量和安全,如期完成中小河流治理任务,是对各级水利部门能力和作风的重大考验。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,在资金投入上,中央财政按照对东部地区引导、中部地区积极支持、西部地区和享受西部地区政策地区倾斜的原则,对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安排补助资金。根据这一方案,2013~2015年,我国将重点治理4006条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,治理项目5974个,综合治理河长约4万公里,工程总投资1302亿元。上下游、左右岸的关系密切,实施顺序、治理标准和方案都会影响到整体效益的发挥。
加大公共财政投入,明确省、市、县配套资金比例和资金筹措责任,确保规划治理项目资金足额、及时到位。中小河流治理目标的任务和投资规模,已分解落实到相关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,明确省、市、县配套资金比例和资金筹措责任,确保规划治理项目资金足额、及时到位。
一般年份中小河流洪涝灾害损失占全国洪涝灾害的70%~80%,死亡人数占2/3左右,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。陈雷表示,根据《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、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》,十二五期间,需要完成5000多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治理任务,涉及8000多个项目,需要治理的河长高达6万多公里,年均需要完成1000多条中小河流、1600多个项目的治理任务,时间之紧、任务之重、强度之大、要求之高前所未有。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去年召开的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会上曾表示,经过多年持续建设,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取得明显成效,但绝大多数中小河流未经系统治理,洪涝灾害频发,严重威胁城镇和农村安全。不过,陈雷表示,中小河流治理和管理事权主要在地方,除中央资金重点支持外,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尽快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。
去年底,《全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(2013~2015年)》通过审查。合理利用各类专项资金,多渠道筹集地方配套资金。
根据这一方案,2013~2015年,我国将重点治理4006条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,治理项目5974个,综合治理河长约4万公里,工程总投资1302亿元。近日从国家水利部获悉,我国将投资1302亿元科学有序地开展中小河流治理、加快防洪薄弱环节建设。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,在资金投入上,中央财政按照对东部地区引导、中部地区积极支持、西部地区和享受西部地区政策地区倾斜的原则,对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安排补助资金。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,出台优惠政策,创造条件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建设。
陈雷介绍,目前,我国绝大多数中小河流防洪标准较低,大多为3~5年一遇,有些河流甚至处于不设防状态同时积极引入市场机制,出台优惠政策,创造条件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建设。与此同时,中小河流治理涉及全国所有的省级行政区,地区分布广,治理战线长,山区平原、北方南方河流的特性不同,治理方式和施工条件都有差异。近日从国家水利部获悉,我国将投资1302亿元科学有序地开展中小河流治理、加快防洪薄弱环节建设。
大多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由基层组织实施,技术力量相对薄弱,监管协调难度较大。陈雷介绍,目前,我国绝大多数中小河流防洪标准较低,大多为3~5年一遇,有些河流甚至处于不设防状态。
我国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、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有9200多条,尽管目前中小河流治理试点取得了较好进展,但大规模综合治理刚刚开始。陈雷表示,根据《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、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》,十二五期间,需要完成5000多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治理任务,涉及8000多个项目,需要治理的河长高达6万多公里,年均需要完成1000多条中小河流、1600多个项目的治理任务,时间之紧、任务之重、强度之大、要求之高前所未有。
上述方案要求有关各方,认真总结近年来中小河流治理经验,针对重点中小河流防洪突出问题,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,以提高重要城镇、农田保护区的防洪能力作为重点,统筹考虑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保护,优先对洪涝灾害频繁、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严重河段实施重点治理。去年底,《全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(2013~2015年)》通过审查。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去年召开的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会上曾表示,经过多年持续建设,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取得明显成效,但绝大多数中小河流未经系统治理,洪涝灾害频发,严重威胁城镇和农村安全。中小河流洪涝灾害频发,严重威胁城乡防洪安全,是我国防洪减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水利部、财政部近期联合印发了《全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(2013~2015年)》。据水利部总规划师周学文介绍,中小河流洪涝灾害频发,严重威胁城乡防洪安全,是我国防洪减灾体系中的薄弱环节。不过,陈雷表示,中小河流治理和管理事权主要在地方,除中央资金重点支持外,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尽快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。
合理利用各类专项资金,多渠道筹集地方配套资金。一般年份中小河流洪涝灾害损失占全国洪涝灾害的70%~80%,死亡人数占2/3左右,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。
如何确保项目建设进度、质量和安全,如期完成中小河流治理任务,是对各级水利部门能力和作风的重大考验。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,在资金投入上,中央财政按照对东部地区引导、中部地区积极支持、西部地区和享受西部地区政策地区倾斜的原则,对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安排补助资金。
根据这一方案,2013~2015年,我国将重点治理4006条中小河流的重要河段,治理项目5974个,综合治理河长约4万公里,工程总投资1302亿元。上下游、左右岸的关系密切,实施顺序、治理标准和方案都会影响到整体效益的发挥。
加大公共财政投入,明确省、市、县配套资金比例和资金筹措责任,确保规划治理项目资金足额、及时到位。中小河流治理目标的任务和投资规模,已分解落实到相关省像王琴母女这样的外地客人在成都有不少。近日记者走访东大街、天涯石街上的几家房产中介发现,目前市中心的房产价格依然坚挺,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住在中心城区,大大减少了路上消耗的时间,生活质量也可以得到提升。
同时加大对电动车的管治力度,制定相关合理标准对其进行规范整治,并严厉打击偷盗自行车行为。当270多万辆本地车加上不断涌入的外地车,行驶在四处占道施工的成都城区,交通如何保障?建议市民尽量错峰出行,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。
成都市交管局科规处民警王红兵介绍,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在城区驾车,驾驶员将遇到非常多的限制。记者调查发现,随着交通阵痛加剧,一些市民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改变。
老板张明勇告诉记者,进入2012年生意很好,特别是近一个月,生意好时每天可以卖20来辆,原来一天卖出七八辆就不错了。家住市区西面的市民黄潮军,选择了周一至五不开车上班,去近点的地方就骑自行车,远点的坐公交车。
3月15日,在外双楠的一家电动自行车专卖店里,询问买车的顾客不少。网友颓废的春秋裤给成都缓堵支招:政府应规划自行车道路,全面提倡自行车上下班。由于成都市区大范围修路,加上汽油价格的一路飙涨,私家车主购买电动自行车的不在少数,许多商家的电动车日销量有20%左右的提升,而买主很多是不愿意被堵在路上的有车族。黄潮军告诉记者,其实,随着油价一路高涨,他就不想过多开车了,现在城区路不好走,不如低碳出行,也节约了道路资源。
于是,过年上班后,黄潮军和家人都把自行车从车库找出来,重新翻新维修,每天来回各半个小时,就从家里到了单位。为了方便他们到蓉办事,成都在各高速公路出口、客运站、地铁起点、三环路高峰限行点周围开辟了停车场,而停车场附近,公交公司又开通了通往市区的公交专线,实现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。
小张说,坐地铁既便宜又顺畅,还保证不会迟到。许多网友建议,出行多选择自行车或者公交车,尽量不要开车进城。
自行车低碳出行受青睐与其坐在宝马里哭,不如骑在自行车上笑。中心城区二手房有点俏住家离单位只需步行5分钟的网友没事偷着乐在微博上晒最近的幸福生活:随便你们怎样修路、如何限行哈,哥下班5分钟就走到家了,现在已经在吃饭饭了。